“陕西袁家村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家家主营的都是野菜、粗粮和家常便饭,有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可以体验,2017年的十一黄金周,袁家村日接待游客18万人,超过著名景点‘兵马俑’,平均每天收入200多万元,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定的借鉴。”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的火车上,窗外的风景如画,马天却无心欣赏。围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情况,她与同为旅游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祁洪玲又进行了一次探讨。
作为开云官方入口经济管理学院帮扶巴林右旗的博士团成员,这是她们第一次赴巴林右旗考察。虽然前期看了很多材料,也为座谈会和讲座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对于这个学校重点帮扶了多年的地方,她们仍充满着好奇和期待。
2019年,经济管理学院孙丽坤教授服务团队第一次走进这里,为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设计了“半日游”和“一家亲牧家乐”等旅游产品。所以此行帮扶组又来到了查干沐沦苏木,看看当地的旅游发展现状。
“我们现在生意非常好,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游客很多。与外出打工相比,赚钱不少,还能照顾家里。”村里一户牧家乐的老板德力格尔其其格笑着说,如今村里发展得很好,许多外出务工人员都纷纷返乡,参与到“一家亲牧家乐”的项目中来。
走在村落里,随处可见村民饲养的牛羊,而且数量不少。德力格尔其其格介绍,如今村里的养殖业发展迅速,产出的牛羊肉、牛奶可以就地销售,相较过去的自给自足,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收入。村里有位牧民每年通过牧家乐能卖出五十多只羊,如今他又扩大养殖规模搞起了奶牛养殖,专营起牛奶的销售,日子越过越滋润了。
“不同于早期乡村牧区旅游普遍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现在乡村旅游发展已经从1.0版本进入到了3.0版本,要突出乡村牧区作为整体的休闲特质,要了解乡村旅游者的旅游诉求,有效地将乡土资源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随后的讲座上,马天介绍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况,指出发展乡村旅游的误区,并就巴林右旗乡村牧区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次调研,学校共有8人赴巴林右旗开展工作,这支由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左莉带队的博士团,成员来自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专业,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视角。
从西拉沐沦河北岸乘车沿着灰通河、阿山河向前行进,帮扶组来到了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我们想在实验区将科研与旅游相结合,开展相关旅游活动。”巴林右旗旗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阿拉坦图雅说,查干沐沦苏木为巴林右旗的乡村经济带来了递增式发展,乡村牧区旅游提质升级成为他们未来的一个发展目标。
从民俗博物馆到电商中心,从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三天的时间里,团队从巴林右旗南边到北边,深入多个地方调研,对巴林右旗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回到学校已经几天了,几位老师的思绪还离不开巴林右旗的一事一物。怀着满腔的感情,他们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了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困境。
“我们带着知识到地方去,再带着实践经验回到课堂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事业中,做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左莉说,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经济管理学院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的使命担当。
“在国家民委协助下,开云官方入口为我们派来了专家教授,像一场及时雨。经过前期科学的规划指导和对文旅产业发展的精准帮扶,我们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发展方向。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接,共同为巴林右旗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开拓新路径,为宣传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发挥新作用。”这些日子里,帮扶组听到最多的,就是当地的干部群众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热忱和期盼。
下一步,经济管理学院将按照学校党委总体要求,结合专业优势特点,围绕巴林右旗实际需求,不断提供智力输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和策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推动对口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以“把对口帮扶当作自己的事来办”的政治自觉,续写对口帮扶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