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直以来,学校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22年学校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教职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工作。即日起,党委宣传部对获表彰的10个先进集体和20名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
许瑞卓:用心用爱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学生处教师许瑞卓有一个特殊的本子,上面全是和学生谈话、走访聊天的点滴。每一名学生性格、特长、兴趣和目标全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更多时候,对学生所有信息的掌握,不是这种有形的记录,而是在无形中内化于心。
“在学生需要的每一个艰难时刻,从未缺席”。无论是学生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还是学生摔伤晕倒送医,许瑞卓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作为学生在校最信任的家人,照顾学生、关心学生,给他们带去关怀和温暖,这是他做辅导员工作的底线。在学生沉迷网络、考试失利、自卑抑郁的痛苦时刻,他日夜与学生相伴,帮助他们解开心结。许瑞卓认为,做学生工作就是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用真情、耐心、关心、贴心才能走入学生内心世界。
许瑞卓坚持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利用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年级大会、主题班团会等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好学生思想“总开关”;引导学生主动走出去,利用寒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工作期间,许瑞卓精耕细作培育启明星支教团,连续7年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龙潭镇鹿圈子村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作为学校参与青春助力脱贫攻坚“点亮行动”的对口支援点,同时也作为辽宁共青团青春助力扶贫“点亮行动”之青春支教工程的专项队伍,支教团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心愿认领等活动,为孩子们播撒梦想的种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奉献青春力量。他将数学专业与信息专业联合,跨年级成立本科学生第一党支部,有效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对党组织“空白点”和对学生政治引领弱化的问题。几年来,支部注重将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结合专业特点,注重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引导全体学生党员做朋辈帮扶、互助友爱的践行者。
在团学活动中深植思政、党建元素,精耕细作,通过举办“团支部风采大赛”和“团结杯”知识竞赛、“回望百年党史 践行青春使命”征文和手抄报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院训等融入竞赛主题,达到了很好的党建思政教育效果。为了增加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联系,许瑞卓实施学业导航计划促进学风建设,在“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美美与共”团支部,团支部由跨年级跨专业的同学组成,学生党员作为小组负责人,发挥学生党员在学习和专业比赛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中互相关心,逐渐形成导师有指导、朋辈有带动、年级有互助、班级有小组的学习风气。
“唯有爱这份工作,才能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唯有爱学生,才能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学生唯有感受到这种爱,才会去回应你、信服你、爱你、尊重你,才愿意对你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是这份相互的爱,坚定了许瑞卓与各族学子在民族大学这片沃土上播散希望、收获成长的决心,坚定了他为民族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热情的信仰。
徐丹:把责任和担当种在青年心田
“这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大家演唱时眼前要有祖国大好河山、家乡旧貌换新颜的画面感,演唱时用青年人的声音歌颂祖国,用阿卡贝拉这种演唱形式诠释经典歌曲……”夜幕降临,校团委教师徐丹正在指导学生排练歌曲。徐丹以特色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用音乐传递青春正能量。作为一名团干部,徐丹通过一件件作品、一场场活动、一个个策划,深入到学生当中,为学生发展进步指明方向,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
“一颗红星点燃了希望,百年的征程闪耀着光芒……”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徐丹和同事精心创编了原创歌曲《你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敬爱的党》,用优美高亢的旋律共话民族团结,用心用爱为党讴歌,诚情挚意向党表白。《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对作品进行了报道、展播,点击阅读观看量超过10万+。作为“创作达人”,徐丹还创编了《号角》《旗帜》等多个展现民族团结的语言类节目,推出《连心》《你指引我们永向前》多首原创歌曲,《筑梦》的网络点击率更是超过60万。她带领学生走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卫视等舞台,讲好民大故事,传播民大声音。
能创作一个小节目,更能组织一场大晚会,在学生活动引领方面,徐丹早已成为“多面手”,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用中华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先后策划、编导了二十余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她将每场晚会都以一堂“大思政课”的效果展现给全校师生,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感恩教育和爱校荣校教育开展晚会创作,有效增强晚会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十年的共青团工作经历练就了徐丹的政治定力。工作中,徐丹将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实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做到“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她在工作中强化全团抓思想引领的工作要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四进”行动,开展专题学习。先后参与贵州省铜仁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团活动、大连市“爱我中华”关爱各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民汉双语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各族青少年大连夏令营活动。以活动促学习,并力求开展的每项活动都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在实践中筑牢各族青年学生的思想根基。
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213班班导师,徐丹在第一次见面会上就给每位同学写了一封信,并要求学生写一封“给毕业时的自己”的信,让学生做好四年规划,给自己制定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她珍藏着班级29名学生写给自己毕业时的信,鼓励学生努力奋斗,不负韶华。
通过与班级学生一对一谈话、以寝室为单位谈话、与班干部谈话、与学困生谈话,进寝室、进课堂,多维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争创文明寝室21天打卡”“读书交流分享打卡”“课堂笔记及作业本展示打卡”,营造良好寝室环境,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交流的氛围,营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高质量完成作业的班级良好风气,从而教育引导班级各族学生共同成为“大学风”建设中的一份子,打造“学在民大”的民大口碑。她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特色作业,如读一本好书、学习一项技能、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在她的精心组织下,班级活动人人参与,氛围积极向上。徐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工作,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为打通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作出自己的努力。
江山:以奋斗姿态彰显担当作为
开挖土方、深扎基础、稳打结构、巧工装饰、安配水电、造景绿化、施工管理,校园的每一个基建项目的竣工使用,都离不开学校基建人汗水的浇灌。基建管理处教师江山十余年始终工作在基建一线,以基建人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基本准则,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部署,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承担、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克服种种困难,抓质量、促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现场施工管理的各项任务。
在金石滩校区扩建项目建设时,每天早晨六点,江山准时来到工地“打卡”。他负责我校近10万平方米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的现场施工管理。协调现场十几家施工单位的施工工序,及时解决交叉作业施工方的矛盾,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江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即使是冬季停工期间,他也会在工地检查防火安全,检查更夫值班情况,落实已建工程主体冬季防寒工作。
金石滩校区扩建项目建设的三年多时间里,江山每天在校时间超过15个小时,他不休节假日、不休暑假,即使寒假休息也不到两周。为了节省时间,吃住在金石滩。无论何时,只要有施工现场的消息,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解决教职工和学生遇到的困难,保证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在日常工作中,作为甲方代表,江山要负责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审查施工单位的进度报表,督促监理把好质量关,还要负责组织工程的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以及质保期维修服务工作。
如今的金石滩北区功能完善,学生们在这里安心学习生活。当时,为了能让学生们顺利入住,计算机学院顺利搬迁。在学校的支持下,江山和所有同事铆足了劲儿,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北区配套工程。在供暖前期坚守施工一线,带领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完成北区暖气的调试工作。在降温来临之前,第一时间解决了学生宿舍的供暖问题。在疫情期间,严格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和“封校不停工”的整体安排,加强施工现场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施工人员零感染,同时妥善安排和监督施工进度,保证了所有疫情期间建设项目的如期使用。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建现场管理者,江山时刻告诫自己不仅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相关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江山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自觉学习工程管理理论及专业新知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并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
一个工程如同一块基石,一段经历就是一个脚印。江山说,他将继续坚守初心,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一份力、发一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