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认真负责,知识点讲解认真,上课能拉动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能学到很多知识”“陈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很复杂的问题他能用很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使我们的这门课学得相当轻松,学习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良师益友,关心学生,无论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悉心指导”……在学校教学质量平台中学评教意见反馈上,学生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陈兴文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陈兴文一直坚守初心,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课堂形式
正式开学的前几天,陈兴文已经回到学校,在实验室里准备开学的课程并对已经入校的学生进行课业上的指导。陈兴文主讲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生《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两门课程。上好课,站稳课堂,是每位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于怎么上好这两门课,陈兴文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时代特点,改变教学方略。面对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数学推算复杂等学习困难,陈兴文在做好课内及相关课程知识点的衔接和过渡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处理流程主线,进一步强化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相似性和应用性,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的契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与学生实时交互深度不够和不及时的问题,陈兴文充分利用学堂在线课程资源、雨课堂智慧工具和线上虚拟实验平台实施了“二维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的“二维”指的是线上、线下两个授课维度,“三段”指的是课前、课中、课下三个学习时段,即教师在课前将课程视频、学习资料、课堂问题等发布在企业微信或雨课堂上以供学生们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在线上发布课程问题,学生线上作答,实施监督学生学习情况,请几名学生到黑板演示习题过程,针对学生解题步骤的失误和亮点进行分析和解答;课后要求学生将作业拍照上传,遇到问题线上留言,教师逐一解答。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宽了课堂的范围,提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效率。”陈兴文说。授课一段时间后,陈兴文也会不定时发布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时间安排,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关注需要进一步指导的学生,跟上学习步伐。
为了尽可能地将枯燥的纸面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兴文将数学、理论、案例和实际相结合,并对学生的课业标准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
布置作业时,陈兴文将习题分摊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学生把作业分享到课程群中,一位同学可能只需要做一两道题,但把所有人做的内容加起来却是很大的题库。陈兴文线上批改作业,在群里指正错误,每位同学都能看到问题所在,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们相互督促。
指导实习时,陈兴文不仅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们对于理论进行全面彻底的掌握。对于一道题,陈兴文让学生考虑在多一个条件或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实验的最终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陈兴文要求学生在面对课题的时候,不仅要知道该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在一次次的实习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内化知识而不是机械地操作。
鼓励小组合作促进共同进步
陈兴文注重挖掘思政素材,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同步。以《数字信号处理》一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强化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通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助力价值观认同、科学精神、情感与态度等的培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符合学情特征的SPOC 教学资源,开展基于项目的教学案例开发,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翻转课堂学时比例和课堂教学效率。
“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发展。”陈兴文按照这样的思路,鼓励学生们自主分成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彼此督促。面对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陈兴文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一方面与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沟通,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为学生提供建议,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避免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感觉受到冷落;另一方面,为他们联系知识基础扎实的同学,提供一对一的帮助,两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在帮助他人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除了本科生的教学任务,陈兴文还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对于研究生,他更偏向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学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学生步入社会后,要将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去创造价值,而社会上的人才缺口不仅是在数量上,更多的是在结构上。长期来看,企业更需要的是具备深度学习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敢闯会创的复合型人才,如果总是停留在浅层次学习状态,最终会在社会发展中被淘汰。”陈兴文常常把这些观点说给他的学生,鼓励学生珍惜时光,让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升个人素质,培养自身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陈兴文先后开展了以“工作室制”“做中学”“导师制”“产学合作”为载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别是在负责学校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期间,在全校范围实施了“进工作室、进项目、进团队”的创新创业活动实践载体建设,为各民族学生搭建了广泛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野拓展、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工作获得了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也在一些其他高校中得到推广。
2013 年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通信工程专业获得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全省第二名;2019 年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责任教授,获批了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项目。2012年以来,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电子设计、节能减排等学科竞赛中取得国家级奖励近40项。
新学期已经开始,陈兴文再次站上讲台,继续带领学生们逐梦新时代,一起向未来。他说,能站在三尺讲台是一种幸运,他要坚守初心,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识相长”的教育理念,竭尽全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