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经济管理学院:以“三个突出”战略为引领 推动学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首页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3日

编者按:学校将于2018年12月上旬召开中共开云官方入口第一次代表大会。此次会议是我校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学校“三个突出”发展战略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学校新局面的重要意义。日前,党委宣传部按照《中共开云官方入口第一次代表大会宣传工作方案》要求,通过党代会专题网站、校园网、《开云官方入口报》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宣传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的发展成就,切实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学校党代会精神上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昂扬向上,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代会胜利召开。

经济管理学院是我校最早建立教学基层组织的二级学院,也是目前学生人数最多的教学单位,在学校整体学科专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肩负着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的建设重任,学科覆盖经济管理学院和国际商学院所有本科专业。目前,经济管理学院教职工70人,学生2100余人,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专业教师中,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术带头人3人,省教学名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22人,高级职称占54.9%,博士40人,占教师总数的76.9%。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宗旨,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构建高效的教学科研运行机制,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近五年里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持续推进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

广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推进专业建设。学院师生以提高综合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共获批省部级教改立项12项,校级和院级教改立项28项,设立大学生创新工作室1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40余项。这些教改项目分别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综合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培养目标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建议和实施改革。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适时总结教学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目标和思路。

学院的专业建设成熟度逐渐提高,各专业之间相互支撑,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专业培养方案更新至2013版,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更加科学完善。在2013版培养方案中,各专业均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情况,适时开设专业方向,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入企业一线实习;市场营销专业开展了互联网营销方向班的学习;经济学专业启动了金融学方向。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每年均走出大连,年均70多名学生赴北京、上海五星级酒店实习。

此外,学院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授课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名教授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教师获得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得校教学类教师励志奖5人次。

持续推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工作。多年来,学院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提出了“营造氛围、培养团队,调整策略、明确方向、搭建平台、积累成果、提升档次”的学科建设发展思路,开展专业及学科建设工作。以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心为平台,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把民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作为建设重点。

目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已评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经济学专业是校级示范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是校级实验试点专业,旅游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是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文科实验中心获批辽宁省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对经管学院的教育教学共建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牵动作用,围绕学科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果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科研成果,为辽宁新宾和阜蒙、吉林延边、黑龙江伊春和同江、贵州铜仁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多个民族地区以及大连金普新区、丹东、营口等地在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智库服务、地区规划、第三方评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在学科建设中,坚持交叉渗透、融会创新的学科发展理念,以已有的民族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建设为依托,交叉融合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相关学科,各方向之间相互支撑,高度融合,形成较为专业的学科群,形成了一支稳定且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的学科队伍。2017年学校成功获批民族学学位硕士学位,我院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民族学的二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方向2018年获准招生。

近五年,学院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近五年,本学科教师共获得国家级项目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8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9项,横向课题17项。出版学术专著20部,约340万字。共发表论文216篇。其中在A类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Pacific Economic Review》(SSCI)发表论文1篇,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EI检索会议论文2篇,外文期刊论文7篇。获得省级科研奖励12项,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成果奖3项、大连市级科研奖励18项。

积极搭建服务地方发展的智库平台。一方面,学院积极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与内蒙古农牧业厅、金普新区管委会等政府机构广泛建立交流合作,帮助内蒙古形成了草原红线的基本操作规程,并多次在金普新区创新评估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为当地企业及民族地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多个横向项目的合作,学科与央企五矿集团、大连馨怡农业、鄂尔多斯跑马场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智库使命。近年来,本学科教师深耕民族地区,将科学研究与民族发展紧密结合,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提供大量社会公共服务,较多研究成果被国家民委、民族地区所采纳。

目前拥有国家民委重点培育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学科资源,拥有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东北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研究所、电商学院等6个校级研究。一是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分析平台”项目建设,为学院科研攻关提供支撑。在前期学院与少数民族自治州科研互动平台以及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共享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3年以来的相关指标的翔实数据,为教师科研攻关提供了基础素材。在相关数据的支撑下,我院教师发表SSCI检索论文1篇。二是借助电商学院新平台,智库建设迎来新局面。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以电商学院为依托,构建新的“自贸与电商研究中心”,创新校级科研平台发展模式,以开放性架构组织各方面高端科研力量。该中心日前在电商学院架构下,获得金普新区政府支持。未来将以此为载体展开智库合作,为学院校级科研中心建设引来活水。三是扩展国际合作,打造常态化科研合作平台,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达成共识,以经管大类专业为首发,联合大连理工大学共建三方合作的联合科研平台。

学科发挥地缘优势和国际学术影响。一方面,背靠东北亚,与韩国、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开展了高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另一方面,面向海洋,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菲律宾中棉兰老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共有2名教师具有在境外学习、放学、开展学术研究等经历。近5年,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4次,邀请了 10多个国家百余名学者前来交流合作。学科在 《China & World Economy》等SSCI检索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有50余人次收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邀请,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来访学者也多达百余人次。

二、聚焦短板弱项,强化提质升级,推动教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摸清家底找准差距。教学方面:一是在开云体育英雄联盟结构中,拥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太少,能够直接用英语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教师数量有限。课程教学的国际化程度也有待提高。目前,学院只有少数课程可以用双语教学,即双语授课或全英文授课的教师数量还需要提高,而且能够给本科生上课的外聘国内外专家还没有全面对接上。二是课程数量和结构存在某些不合理之处。突出表现在在课程设置时,由于各学科注重强调自己学科的特殊性,课程整合存在一定障碍,个别专业存在因人设课现象。另外,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的数量在增加,但相对于学院课程总体比例而言,这两门课程的比例相对偏低。三是实践教学整体相对滞后,实践中还存在着大量不规范、走形式的现象。实践教学改革推进相对,实践教学创新性不强,对创业项目的孵化,效果还不明显。四是文科实验中心回归经济管理学院以后,还面临着人员老化、各学院在工作协同、财务使用、管理分工、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新问题,电商学院内涵式建设亟待加强。五是教师主持参与校级及学院教改项目较多,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不足,教研论文偏少等问题。目前教师仅有两人次获得省级教学名师,但无国家级教学成果及省级教学成果奖,无国家级和教育部级别相关视频公开课及精品课程。

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对标《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和《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我院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教师学术论文质量和数量有待加强。目前在A类期刊仅发表1篇论文,在高水平论文(SCI 检索论文分区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当年“JCR”分区表为准;EI 检索论文指检索类型为 JA 的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包括南京大学发布的“CSSCI”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CSCD”期刊、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北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发表的高水平期刊数量比例不高。特别是按照《辽宁省一流学科客观基础性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文科类)》的标准,SCI 检索论文在指标体系中的“赋分值”比重很大,而学院教师整体对如何适应并撰写文科类SCI学术论文都极不适应。二是近五年,出版的学术专著均未入选国家社科文库,也没有被翻译为外文的专著,近五年在出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面尚属空白。三是近年来,虽然在获得省级和大连市级科研奖励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但尚未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四是学生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从全院范围来看,本科生通过学校的留学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去国外大学继续学习的数量也比较少,研究生在赴境外学习交流方面几乎为零,合作办学的机构数量有待实现零突破,学生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数量较少,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五是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还不够突出,在国家民委和辽宁省相关学科的学科声誉和学术声誉方面还需要持续发力。六是学科发展涉及经管和国商两个学院、多个专业,在队伍搭建、资源调配、信息共享、成果运用、平台建设等方面还面临诸多障碍和约束,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学科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等。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专业升级改造,提高教学质量。1.拓宽办学思路,加强产学研结合,形成校企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利用学校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各专业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和民族地区的进一步融合,通过民族地区特殊定制+企业定制,强化本科生定制培养功能。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巩固现有专业改革成果,将专业做强。支持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融合,提升互联网营销的品质。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鼓励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给学生更多关爱,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弘扬行政管理专业已经取得的成果,支持行政管理专业向电子政务方向转型。支持经济学专业对优质生源进行精细化培养,通过试办“基地班”等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经济学专业的考研率提高至20%。同时发挥经济学专业宽基础优势和与地方与民族地区联系紧密的优势,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工商管理专业宽口径就业优势,促进专业向电子商务方向转型。全力保障人力资源专业通过国家民委新办专业评估和辽宁省学位办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努力解决办学条件不足问题。

2.开辟国际化办学途径,打造专业新的增长点。经管专业具有明显的商科性质,很容易与国际接轨。“十三五”期间将促进现有专业国际化进程,争取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有关政策,深化“应用+民族+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加紧制定相关专业国际化改革方案,利用我校与欧美国家高校协作办学条件,通过项目合作、外专项目等培养国际化师资,通过引进国际资源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在国际化方面,经济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等专业不存在国际化壁垒,具有天然优势,如“经济学+金融”、互联网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电子政务等,都可以找到国际化切入点。

3.以项目团队形式,探索本硕联动。通过办学层次的提升,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有机结合,共同进入导师工作室,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效应,推动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电商学院平台建设,为经管大类招生和专业改造升级打造亮点。尽快落实电商学院辅修课程体系建设,针对电商学院的辅修和实训需要,分专业在条件成熟时推进相关课程升级,并组织项目小组或特色班。推动电商学院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逐步导入多类型电商企业入住或对接业务,尽快形成校内实训能力。推动电商学院资源、模式与民族地区的人才需求和扶贫等国家战略需求有效对接,打造新的服务国家战略端口。

三、突出学科建设,强化科研驱动和协力推动,提升办学层次

学科上要以点带面,梯度突破。一是以民族学学位硕士点建设为契机,按照“夯实基础、驱动拓展、建成布点”的整体思路,在加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方向硕士点建设的同时,结合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有利契机,对标《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和《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队伍,整合研究力量、积极培育成果,力争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二是以计算机学院专业硕士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努力试办3-5个“互联网+”专业硕士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保证专业硕士点建设质量。在现有共建的基础上,加快自有学位点建设,放大研究生规模与比重。三是以民族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重点学科建设为基准点逐步谋求一级学科突破,站稳民族系统的学科制高点。依托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分析本学科优势领域及在国内相关领域的竞争态势,选准突破口,制定学位点培育建设规划,积极推进,争取在学术型学位点培育和专业型学位点培育和扩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四是以专业设置为关键点,在经费、师资、创新等各方面给足现有各专业、各中心的自治空间,适时增加新的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紧跟时代前沿。

凝聚科研力量,定向突破。一是抢占民族地区特色领域研究的制高点,在30州、草原、一带一路民族地区等特殊领域打造科研直通车,成为民委系统咨政前沿。二是抓住金普新区的区域升级,强化本地科研影响和学术声誉。三是加强科研国际合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国际项目合作和资金支持,推动老师们走出去,推动科研成果国际化升级。四是通过集成数据平台的建设与开放、以及打造科研成果的系列品牌,统一进行重点期刊合作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为老师们提供高水平科研出口;五是在现有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与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实力企业共建科研基地,为教师提供各级各类的科研机会。在加强现有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校级科研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契机,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科研团队和创新平台,真正形成3—5个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科、学术团队以及文科实验以及电商学院实践平台。

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紧密结合国家、地方发展战略,进一步探索学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更为直接的切入点和更为有效的体制机制,鼓励教师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在服务贵州及东北民族地区、服务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更为直接、有力的贡献,并促进学院自身的发展。

2020年前后,着力围绕辽宁、东北乃至国家战略需求,打造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研究中心、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东北亚新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等3方面智库,并以此为支撑,扩大与辽宁省政府、辽宁省发改、商务、外经贸等部门,以及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的智力合作,提升本学科社会服务层次。

增强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科研层次和水平。对标《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和《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尽快建立完善学院科研奖励的实施细则,加大对A类期刊、高水平论文、高层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获奖等方面的奖励力度,提升科研水平和影响力。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申报、撰写等理论研讨会和培训会,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