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入口

土木工程学院:应用是根 创新是魂 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首页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9日

编者按:学校将于2018年12月上旬召开中共开云官方入口第一次代表大会。此次会议是我校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学校“三个突出”发展战略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学校新局面的重要意义。日前,党委宣传部按照《中共开云官方入口第一次代表大会宣传工作方案》要求,通过党代会专题网站、校园网、《开云官方入口报》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宣传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的发展成就,切实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学校党代会精神上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昂扬向上,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代会胜利召开。

土木工程学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专业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着力为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服务。近年来,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抢抓发展机遇 凝心聚力谋发展

土木工程学院于2014年正式更名,目前包含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三名。学院从最初只有一个实验室发展到已拥有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拥有辽宁省石油与天然气构筑物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大连市油气田储备库灾害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心下设19个实验室,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数2000余套,总值达4400余万元,保障了学院本科专业的日常教学、实验和实训工作顺利开展。

学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教师,现有教职员工44名,其中博士26人。教师队伍中教授10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25人。学院具有国家注册结构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双师型”教师数达到15余人次。学院教师获得国家民委领军人物、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大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学生规模从初期的60人,发展到现今的1100余名在校生,已有15届毕业生共3000余名毕业生走向社会。自2006年起,学院先后与东北石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院校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点。自2013年起,承担我校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自2018年获批土木与水利类专业硕士学位点。

打造科研平台 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

学院依托国家民委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构建了防灾减灾工程学科平台,该平台以辽宁省石油与天然气构筑物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大连市油气田储备库灾害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以及校级民族地区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以民族地区建筑防灾减灾与数字化保护、油气田防灾减灾与预警技术为科研特色。

近年来,学院和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学院已经完成和正在承担来自国家、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累计经费1300余万。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10余篇、EI检索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7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目、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在完成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学院教师积极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院教师代表多次到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等地开展满族村寨保护工作,为庄河市政协就“丹大高铁开通与大连同城化产业要素影响”重大课题献言献策。2016年工程管理系师生党支部与大连市甘井子区革镇堡镇棋盘村党委签署共建协议,为棋盘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合理规划和科学论证,并为棋盘村村民的居家养老做了规划,研发了居家养老系统,为棋盘村村民插上了知识的翅膀,为村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学院教师队伍多次深入贵州铜仁地区开展社会调研,与德江县形成了扶阳古城的数值化保护与旅游策划的框架,完成扶阳古城数字化保护与“旅游+”策划等工作。通过调研形成了万余字的《江口县地质灾害调研和灾害对策报告》,完成了大湾苗寨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和数字化保护信息系统等工作。工程管理专业赴铜仁市松桃县磐石镇进行考察调研,就“农业、农村、农民与城镇化一体化发展”框架思路提供建设性意见,并针对磐石镇——精准扶贫攻坚示范区进行总体策划;建环系结合自身专业深赴铜仁地区围绕能源使用和新能源开发进行调研。为了帮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2016年学院全体教师为贵州德江旋厂小学捐赠近万元图书。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凝练人才培养特色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学院教师赴多所大学调研。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针对各专业办学特色、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进行研讨。通过积极探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已经实施了模拟设计院实践教学、BIM技术的协同创新培养教学、做中学教学、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导师工作室五种人才培养模式。

1.模拟设计院

根据设计院设计工作需要设置模拟设计院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每年选择30名学生进入模拟设计院,目前模拟设计院一共培养了3届学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较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BIM试点班

工程管理专业与学校工程教育学院协同开展BIM试点班,以“产学研结合”为发展思路,培养学生BIM技术应用、仿真系统开发、虚拟现实、可视化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3.做中学

通过“做中学”解决学生机会不足的问题,“做中学”核心在于“学”,方法和过程在于“做”,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4.虚拟实验教学

学院开展虚拟实践、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克服了结构破坏性实验成本高、建筑施工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5.导师工作室

导师工作室是以导师为依托,以工作室学生为对象,将学生纳入导师课题组,采取灵活自由的指导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应用创新意识的培养。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主体作用,构建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过程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与企业生产与技术进步的共赢。学院与校外企业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几十个,为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专业提供学生实践实习教学条件。大开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和大连尼维斯冷暖技术有限公司获得校级优秀校外实践基地。

推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学院教师为学生开展“博士论坛”“教授论坛”,并邀请校外专家开展高水平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加大对“BIM工作室”、结构协会、测量协会等专业社团的管理、投入和指导。通过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近年来,学生每年获得市级以上奖项达60余项,获奖人次近200人次。

坚持立德树人 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

学院注重和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实施书香工程,以书香俱乐部和书香小屋为载体,积极开展书香活动,打造浓厚的书香文化,让理工科的学生也具备较强的文化底蕴。每年在科技文化节中举办的诗词大会成为备受学生青睐的一项活动,每年近200名学生参与到其中,从初赛到分期擂主争霸赛再到总决赛,每一场比赛都为大家呈现了诗词盛宴,让同学们感受到书香雅韵的浓浓诗情,增强了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也让诗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内心。

重视新媒体载体,加强学院微信平台建设,以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通过微信平台搭建弘扬传统文化,凝聚学院师生情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微平台中的《围炉夜话》和《四季诗行》已成为精品栏目。《围炉夜话》是学院师生美文推送平台,是师生诉说心灵故事的载体,现已收录文章100余篇。《四季诗行》分为:春和景明、仲夏留声、秋日风吟和冬阳映雪,深受学院师生的欢迎和喜爱。

学院以团体性的文体为载体,打造文体活动品牌,多年来学生在运动会、各类体育竞赛、健身操等比赛中表现出色,成绩优异。通过活动强化了学院的钢筋混凝土精神,学生将团结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促进了学生品质的形成,增强了学院的集体凝聚力。

积极利用毕业季开展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主题教育活动和感恩教育,让毕业生深切感受“四年土木人,一生土木情”,增强毕业生对母校和学院的感恩意识。近年来,毕业生先后为我校种植25棵五角树、敬赠石刻《劝学》《大学》《桃李芬芳》,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深化了学院的文化内涵建设。以就业指导为载体,加强基层就业、“三支一扶”等政策的宣传,鼓励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学院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发挥校友和专业教师资源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我院毕业生。多年来,学院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18年学生就业质量创新高,近1/3的毕业生学生签约中建、中铁、中铁建大桥局等国有企业。毕业生将土木工程学院的“钢筋混凝土”精神和工科学子兼具的人文情怀融入到工作岗位中,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2018年成立“青年宣讲团”,宣讲团由青年教师、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70余人组成,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集体备课,利用课前10分钟以多媒体为主的方式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透彻学习。为了保证宣讲质量,“青年宣讲团”采用分组研究课题、集中备课、制作PPT、集体讨论等形式进行前期准备,并有学院团委编排课表和《青年宣讲团活动记录》,确保宣讲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青年宣讲活动作为学校开展“四进四信”的一部分在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平台上得到了推送和宣传。

加强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推动大学生学习力提升计划的实施,加强学生纪律管理、学生行为管理、考试管理等,继续采用教师主导课堂、辅导员和学生会抽查课堂以及班委每日反馈出勤的机制来保证课堂出勤率。“优秀课堂笔记评选”“学习互助小组”“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立项”等活动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发挥班团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全院团支部不断创新班级成长日志的形式,坚持记录,成为了记录学生成长点滴、凝聚班团力量的有效载体。加强“乐雅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寝室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营造爱学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精心设计一年一度的“出彩土木人”年度庆典活动,营造“比、超、赶、学”的氛围,为学院学风建设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五年来,学院多次获大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学生市级以上获奖200余项,达到700余人次。

(信息来源 土木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 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
Baidu
map